▲游客11 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傣族古镇里游玩。这里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服饰、舞蹈、美食吸引着人们流连忘返。 新华社
近日,“极限体验美食”正在中国全国范围内铺开。年轻人因“食”而动,为“吃”而游。据悉,今年“五一” 假期,去远方来趟痛快吃喝的“味蕾游”成为年轻人出行的新选择。■侨报综合报道
淄博烧烤火出圈,让人们再次认识到美食与旅游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今年以来,中国各地餐饮业和旅游业复苏明显,由此衍生了许多新的出游方式,“美食体验” 就位列其中。
综合大陆央视、成都封面新闻报道,在不少网民晒出的旅游攻略中,详细地列举出了当地的系列美食。其中,最近大热的淄博烧烤无疑是“美食体验”代表性美食之一。
双手拿小饼,对折,再对折,用下方的直角边蘸好料, 摊开,饼上放小葱,左手托饼, 右手持肉串放于饼上,左手卷饼握紧,右手快速抽出铁签, 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随着淄博烧烤爆火,慕名而来的游客在烧烤专列上就纷纷练起了从各种视频“教程” 中学来的撸串标准动作。
自3 月份以来,淄博全市1288 家烧烤经营业户日均接待人数13.58 万人,主城区张店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35% 左右;主城区周边区县周村、临淄重点烧烤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 以上。
不只是淄博,“体验美食现象”正在全中国范围内铺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年轻人的足迹已经遍布南京、乐山、天津、长沙、重庆、成都等各大城市,他们趁着周末成群结队, 打卡各地的特色美食。
田戈歌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大四学生,她利用周末的时间, 去了贵阳、乐山、自贡、西安等诸多城市。作为一个“吃货”, 她觉得旅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卡当地美食。
北京《中国旅游报》报道,“都江堰令人口齿生香的串串香、临沂香酥脆辣的沂蒙炒鸡、广州令人回味无穷的烤生蚝……这些美食不仅是我旅行地图最重要的部分,让我念念不忘、回味无穷,也是激发我重游意愿的最大动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介绍,对自己而言,美食不仅是调动味蕾、感知地方文化的方式,也是旅行记忆最深刻的构成。“我去过的地方,如果提及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我会第一时间想到自己去过的第一个境外城市马来西亚兰卡威以及奶油龙虾,想到那个美好的下午我们在海边极致的美食体验。某种程度上,奶油龙虾是我对兰卡威最深刻的记忆,也是兰卡威在我旅行印记中的代名词。”
▲商户正在制作柳州特色小吃炒冰。 中新网资料图
特色地方菜预定量涨幅明显
随着去年年底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中国消费市场逐步复苏,餐饮堂食持续升温。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餐饮收入达1213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9%。
广州南方都市报客户端报道,在今年的“五一”假期, 中国整体餐饮行业有望迎来一波经营高峰。美团数据显示, 截至4 月23 日,中国“五一” 餐厅堂食线上订座量较2019 年同期增长了205%。餐厅提前预订热度最高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和深圳。
在品类上,除火锅、粤菜、西餐、日料等传统热门菜系受追捧外,江浙菜、京菜、湘菜、东北菜等特色地方菜的预订量涨幅明显,成为今年餐饮消费的新趋势。
广州老字号北园酒家总经理雷良表示,今年“五一”假期,预计店里的外地消费者会比过往多一些,“我们的食材备货量较平常增加了三成,外地旅客通常都会在早上、中午过来叹茶、吃点心,他们更偏爱到老字号酒家打卡,因此就餐时长会比本地消费者更短一些,翻台率会更高一些,吃完后外地旅客通常会去下个景点打卡。”
追寻美食 年轻人为“吃”而游.
因“食”而动,为“吃”而游。今年“五一”假期,去远方来趟痛快吃喝的“味蕾游”成为年轻人假期出行的新选择。此外,“味蕾游”也带火了不少特色城市。
综合北京中国经济网、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被《狂飙》种草了猪脚面后,就萌生了去江门的念头。趁着小长假,我提前一个月安排了江门的行程,还在大众点评上把当地肠粉、黄鳝饭的特色餐厅都给选好。”来自北京的许先生决定用一场味蕾上的“狂飙”来度过自己的“五一”假期。最近爆火的淄博烧烤,也吸引许多外地游客纷纷涌向山东这座三线城市。
据悉,在许多商户看来,今年“五一”假期的热度要胜过往年。沪上老牌连锁餐饮品牌和记小菜市场总监王尹表示,“五一” 假期的餐位线上订座量已经超过60%,包间已经全部订满。“除了老客之外,市中心门店的异地散客客流有明显增长。”为了迎接假期客流高峰,餐厅也早早开始准备。“像红烧肉、鳝丝、鱼头这些热门团购套餐菜品都会加大备货量,原材料储备比平时增加30% 以上。”王尹说。
此外,追寻美食的“味蕾游” 也带火了不少特色城市,当地住宿预订量也相应地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平台数据显示,截至4 月24 日,淄博、威海、南京、大理、武汉、延吉、长沙、丽江、景德镇、济南成为中国满房率最高的前十大城市。其中,作为粤式餐饮文化的代表性城市,潮州、汕头两地“五一”期间住宿预订量较2019 年同期上涨1200%。
特色美食激发所在地旅游驱动力
据了解,在吸引“Z 世代”(指出生于1995 年至2009 年的人口) 出行的诱因方面,美食当仁不让。“Z 世代”们对“吃”这件事也抱有极大热情。
南京江南时报网报道,特色美食是年轻人不愿错过的体验。在2022 年轻人心中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榜单中,长沙登上榜首。从“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家喻户晓的网红美食,到入夜后人声鼎沸的路边摊,浓厚的烟火气是长沙吸引年轻游客的最大特质。跻身前五的重庆、西安、成都、贵阳, 每一座城都能为旅行者留下深刻的“味蕾印记”。值得一提的是, 凭借美食蹿红的边陲小城延吉同样榜上有名。
报道认为,“Z 世代”更重视体验式消费,乐于尝鲜。相较于上一世代,“Z 世代”更重视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存在感,乐于尝试新鲜品牌并重视消费体验。
北京《中国旅游报》报道,“美食文化不仅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在地文化的活态化呈现方式。”吴丽云说,美食多与地方的自然、生态、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如四川、重庆、江西等地的湿气过重,衍生出地方美食以辣驱湿,东北的炖菜也是此理;海滨城市富产海鲜,衍生出海鲜美食等。美食也与地方物产、生活习俗相关。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旅游与地理学院副院长李庆雷认为,对于不少旅游地来说,美食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打开方式,如小龙虾之于盱眙、羊肉泡之于西安、螺蛳粉之于柳州。
气候、物产、习俗等是在地文化的重要内容,构建起独特的美食在地体验场景。特色美食只有在当地体验才更正宗、更地道,由此激发出人们去道地食材所在地品尝美食的旅游驱动力。
▲民众在海口骑楼老街同享宴席。 中新网